这个主题,我今年已经做过三次报告,站在学术出版数字化和国际化的高度来审视期刊体制改革以及出版方式的转变。我一直认为,我在博客上发布过。我的原则是,我自己享有版权的,愿意分享,但有些上课用的主要思想是别人的,不不扩散。一般是我的东西、自我认为不形成侵权的,我都会发布在博客上。今天,刘主编要我的讲稿,我本来想偷个懒,告诉网址,结果我自己都没有找到。所以,现在腹发布一下,与你分享。声明:关于改革政策解释,以昨天的博文为主,是最新的:http://zhaodal.blog.163.com/blog/static/558384201182105528389/。【友情赞助,请点击本页广告!】
?期刊出版的未来走势
?——集约化、数字化和专业化
?0 引 言
春潮涌动百花开,
郁郁生机扑面来。
专业集约加数字,
潮流驾驭勿徘徊。
?1 出版的基本态势
p提升国际知名度,优秀稿源大量流向国外;
p为创国际影响,国内英文期刊大量创办,争夺稿源;
p体制改革扶持集团化,专业期刊强势增长,抢占稿源;
p数字出版蓄势待发,认可度在增加,发表渠道增加;
p综合评估,末位淘汰,压力增加;
?2 改革为集团化助力
p2011年重点是具备条件的非时政类期刊的体制改革;
p做大做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停办淘汰一批;
ü以科学出版、教育出版和文化出版集团为龙头,打造期刊集群平台;
ü图书出版、期刊出版与数字出版合并上市;
ü以数字化出版带动期刊集约化。
?3 今年的改革重点
?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大约有6000多家:中央和地方党报党刊所办的都市报、晚报;所有企业法人办的报刊;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公司办的行业报刊。
?这三类报刊进行转制,目前已经改制了1300多单位,其余还涉及5000多单位。改革过程中,不具备法人资质的编辑部要一律取消出版权,如所办报刊确有必要保留,要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出版发行。
?报刊数量不减,主办单位大减,将小的报刊整合到集团中去。关停并转、兼并重组、做强做大
?4 改革的难点
?资本问题,60%-70%都是亏损。事业体制、转企业后,工商部门有明确标准。
?思想观念,轻商重道,生活方式;
?市场恐惧,市场化模式不习惯;
?身份的转换,利益风险;
?既得利益和思维惯性。
?5 配套政策
?对个人待遇不造成影响:眼下or未来
?通过社会保障医疗、退休和失业;
?政策优惠,5年内税收减免;
?老人老办法,按事业单位办理退休,继续干可进入企业,一部分还可以倒流。
?6 数字出版蓄势待发
p复合出版平台国家项目已经招标;
p国家十个数字出版基地尘埃落定;
p内容提供商、数字技术服务商、终端制造商,角色基本明确;
p数字出版商身份确立,赋予出版资格;
p集约平台转型的数字媒体正在形成;
p数据加工车间“编辑部”不可避免,纸质版将成为出版的副产品。
?7 编辑角色的重新定位
p全能编辑向专业化编辑转变:科学编辑、出版编辑、文字编辑、网络编辑。
p编辑加工工作将实现专业化服务,学科色彩淡化,语言服务公司、编务服务公司将趁势发展。
?8 未来预测
?技术类,指导类、普及类、文化生活类已出版商为主, 3个以上成立出版单位面向市场经营。
?学术类实现编营分离,编主要是指学科编辑,将走集约化。
?出版社、出版集团包括数据库会展开资源瓜分;
?时间:2012年底以前主要是非学术类,以后是学术类,后边是学报和社科类。
?9 结束语
熙风细雨笼花台,
未散春寒暑热来。
勤奋尚需放眼望,
若无远虑空悲哀。
评论